安徽网池州消息 “累计投入资金2.18亿元,安排项目271个,累计上网电量4263万千瓦时,支付电费1244.8万元......”这是一组池州供电公司反馈的数据,是该公司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交出的答卷。
从2016年开始,历经四年,国网池州供电公司从贫困村电网改造起步,到贫困村电网全面升级,再到以电为媒,全力服务脱贫攻坚,走出了一条电力助脱贫的特色之路。
电能充足,增收基础就牢固
池州石台35千伏珂田变电站经过一整年的建设,终于赶在2018年的春节前顺利投运,珂田村第一次有了35千伏主电源。
珂田村距石台县城40余公里,除少量田畈地外,其余全部是深山,电网建设难度大,网架结构薄弱,供电方式单一,供电可靠性较差。
“往年一到用电高峰时候,制茶机开不起来,茶叶质量上不去,卖不上价,现在机器24小时开都行,电能很充足,茶叶质量很稳定。”珂田村支书李益云向我们展示最新生产出的茶叶。
仙寓镇珂田村及周边地区是石台硒茶的主产区,种茶面积1万余亩,年生产茶叶5万公斤,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,茶叶质量稳定后,售价稳步提升,市场销路越来越广,村民的收入增加30%以上。
珂田村的变化是整个石台县电网改造升级的缩影,自2013年以来,石台县主配网发生了结构性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“石台县受制于历史原因,电网建设滞后,严重影响石台县脱贫摘帽,我们在资金、政策上向该县倾斜。”站在电网规划图前,该公司副总经理周年向我们介绍道。
自党中央部署全面脱贫攻坚工作以来,该公司累计投入资金2.18亿元,新建线路982公里,新增变压器431台,贫困村户均容量达3.42千伏安,位列全省第一。
精准运维保发电,快速结算助发展
光伏发电是国家扶贫办、国家能源局推动的一项扶贫政策,旨在实现扶贫由“输血式”向“造血式”转变,该公司高效保障光伏电站发电,快速结算电费得到百姓一致赞誉。
从光伏电站规划起,该公司就提前介入,详细了解技术指标,精选上网路径,更换变压器,同时,为电站并网入户开通绿色通道,做到建成即发电。
“保障光伏电站电费及时到账。”该公司电费中心负责人反复强调。我们建立扶贫电站电费结算微信群,发布信息通知电站及时结算电费,同时,在部分电站来不及开具发票的情况下,主动担责,不让电费停留,及时拨付至结转账户。
自池州市首个光伏电站并网发电以来,该公司累计并网光伏电站279个2.2244万千瓦时,上网电量4263万千瓦时,结算上网电费1244.8万元,支付购电补贴1528.4万元,极大地支撑了贫困村集体和贫困户增收。
电为媒,精准服务脱贫攻坚
“这条高速全县人民翘首以盼的‘脱贫路’,要优先保障安全稳定用电。”4月14日,在济祁高速公路建设现场,来自该公司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正在对临时用电设备开展红外测温,确保施工用电安全。
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该高速工期已经耽误近两个月,施工队正加班加点施工,如何更好的保障用电是该公司考虑的头等大事。
与此同时,在石台县丁香镇扶贫产业园内,池州首次带电迁移电杆作业正在这里进行。
丁香镇扶贫产业园正处于复工复产关键阶段和茶叶生产旺季,一旦停电作业,园区内所有企业都要停产,居民正常生活也会受到影响,经济损失较大。
“我们提前进行了勘察,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,组织开展施工模拟作业,确保不停电施工能够顺利完成。”施工负责人葛建华向我们介绍。
不仅仅是服务脱贫攻坚项目,该公司还发动职工优先购置贫困村农副产品,帮助农民增收。
农副产品的售卖一直是石台县来田村的老大难问题,受交通不便,售卖渠道不畅等因素影响,往年销售情况一直不温不火。该公司在了解到该需求后,深入百姓家里统计售卖需求,精准掌握销售信息,广泛在职工中宣传售卖,助贫困村农产品销售畅通。
销售渠道畅通了,农产品售卖不愁了,来田村发展农副产业的村民数量不断增多,规模不断扩大,农民增收的路子越来越宽。(通讯员 章五九 杨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