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网池州消息 扶贫先扶志,扶贫必扶智。近年来,青阳县陵阳镇积极拓宽贫困户产业扶贫渠道,坚持农技先行,引导贫困户发展长效稳定的脱贫产业项目,真正由“输血式”扶贫转变为“造血式”扶贫新模式,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。
南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家进,考虑到父亲年迈需要照顾,放弃了外出务工,选择在家门口打零工。并积极谋划产业发展,开垦池塘进行水产养殖。但是,由于农业专业技术匮乏,鱼塘的收益不是很理想,这令陈家进很是苦恼。在镇村帮扶对接下,县、镇农技人员来到南阳村陈家进户的鱼塘,仔细询问鱼塘的面积、放养了哪些鱼种、鱼种尾数以及平时喂食和消毒情况。农技人员随即对陈家进的养殖情况进行指导“鱼塘的水质根据气温,要适时改良,保持小微水,起鱼后让鱼塘暴晒、消毒,这样有利于鱼苗的生长。”针对陈家进户的情况,乡镇农技人员将进一步加强跟踪指导,提供农技服务,帮助提高种养收益。“我要好好经营这个鱼塘,我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,我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的!”陈家进充满信心地说道。
农业技术指导是贫困户增收的保障,同时也激励贫困群众发展产业、自力更生。为做好农业科技包村联户服务工作,陵阳镇安排农技特员深入贫困户中开展技术帮扶,帮助贫困户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,送去技术资料,并开展技术指导,帮助贫困户科学种养,提高种养效益。依托科技示范户的创建,开展“技术人员 示范户 贫困户”包户扶贫工作,以点带面,通过送良种、送技术,送生产资料,有针对性的引导扶贫户开展种养生产,提高农户收入。陵阳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程小友就是农业科技入户的切身受益者,近几年,他积极发展产业,每年都承包村里其他农户的十几亩田地进行水稻种植,还养了两百多只鸡和两头猪,前几年总是因为种植面积大产量低、养殖不够精细化存活率低而苦恼,村扶贫专干了解困难后积极帮助他对接镇农技站,在水稻生产、家禽养殖的关键时期,通过现场指导、培训、解答等多种形式,解决其生产发展中的技术问题。在“手把手、心贴心”的交流中,程小友户的农业产量大大提高,“这几年在镇上农技员的帮助下,水稻产量、养殖技术都提高了不少,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,发展的劲头也越来越足了!”程小友握着镇农技站刘小健的手连连感谢道。
农技先行,全程服务,达到了既“授鱼”又“授渔”的目的,帮助他们成为种养专业户,增强了贫困户“造血”功能及自我发展能力,为全面脱贫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(通讯员 张胜美)